愛物惜福-朱芳本補釘特展

展覽日期 : 2016/1/1-2/28
開幕茶會 : 1/2() 10:00 補硘示範 

關於朱芳本  Fang-pen Chu
       生於1955年,彰化永靖望族,30年前開始投入收藏,補釘收藏品逾300件

       雖說古今中外,任何收藏大多都講究完好無缺,一只花瓶裂了紋、缺了角,身價立跌。不過以金屬補釘修復的鋦瓷,卻因巧奪天工,自明代引領鑑賞收藏風潮,迄今仍是藏家追尋焦點。這南北朝以降流傳的「破鏡重圓」故事,其實先民愛物。
      「補硘仔」是指補過釘釦的瓷器,工匠會將糯米煮熟擣爛、加入蚵灰,黏補破碗後再用拉鋸穿孔,將金屬釘斜打進去,是一種純手工高超的補釘技術,補痕密貼平順,甚至採雙釘補釘,修工更是精細,凡經過補釘過的瓷器,不僅牢固、不漏水,更延長了該瓷器的壽命及延展了瓷器的實用功能。而食器,對惜物惜情的先輩而言,每一只碗盤都是珍貴的物力,破了,就透過老師傅的巧手修補,因此「補硘仔」(補破碗)曾經是家家戶戶重要的活動。
       就像在物資缺乏的年代裡,「補硘仔」是台灣相當普遍的行業,那時只要家中有珍貴或具紀念價值的碗盤容器不慎打破,便會將碎片拾起,找來補釘工匠修復後繼續使用,一直到民國50年代以後,隨著時代變遷食器取得更便利,「補硘仔」這項可上推至明朝年間蘊含豐厚人文情感的工藝才逐漸成為歷史名詞。
       如今,全臺灣僅剩下兩位老師傅保有老手藝,其中一位就是彰化永靖朱芳本老師傅,他收藏超過300多件補釘鋦瓷,就為珍愛古人惜物精神,與匠人精湛工藝,私人以35萬元購得補釘青花瓷、12萬元換得乾隆缺角瓷杯,他矢志不賣,要讓這項破硘重圓的失傳藝術,留與後代,讓補過釘的瓷器,成為人們鑑賞與懷古的對象。他也將「補硘仔」工具納入收藏,為這項失傳技術留下記錄,盼補釘鋦瓷能成為臺灣珍貴的文化資產。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