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金 雕心 林國信金工銀壺創作展

展覽日期 :2019/1/12~2/24

我將如詩的意念藉由水的線條、金屬的線條…
             展現出內在抒情意象的銀壺線條。    ─林國信 

       踏入金屬工藝的創作領域是一個特殊的機緣,而這個機緣卻是許許多多的執著與認真所建構的,從事金工工作三十年,始終熱愛創作帶來的自我實現,可以將意念變成實際存在的物件,再由欣賞撫觸感悟的過程中,與物我合一,心靈彷彿得到救贖,所以創作始終帶來的樂趣,是讓藝術家無法割捨的生活基調。

       因緣際會接觸日本鐵壺與銀壺的領域,開啟我對銀壺創作的熱忱;然而,銀壺創作對我而言是一個新的挑戰的開始,我開始研究銀壺的造形與功能的關係,將個人的造形語彙融入實用性的容器,期望創造出具有個人風格的銀壺。

       此次〈雕金 雕心--林國信金工銀壺創作展〉一展表現個人近年來致力於實用性金工的銀壺創作,作品以「木目金」、「口打出」、「鏨花」、「鍛敲」技法為主,亦是其近年在金工的藝術中潛心學習的心得,把傳統的技術用新思維、新造形詮釋,讓實用與功能性中又有份生活樂趣。

      「木目金」銀銅相熔的似水線條,似木紋、似水紋、似金屬的火紋,而造形如形雲流水的壺把,帶著水的線條呼應著壺水在傾倒時,水流的優雅水線,讓倒茶的動態猶如行動藝術的時尚的展演。

      「口打出」捨棄以焊接壺嘴和壺身的常見方式,僅運用一片銀板,在壺嘴部份預留厚度,從壺底、壺身至壺嘴一體成形。沉穩的壺身與小巧壺嘴的懸殊比例搭配,呈現了特殊的視覺造型與美感。 

      「鏨花」的歷史傳承數千年,盛唐金銀器上栩栩如生的生動鏨刻,令後人深感敬佩,目前隨者手工技藝的失傳,擁有「鏨花」技術之傳人也日漸稀少,國信有幸長期在工作上,運用鏨刻技法,所以熟稔此技術的專業,特在此展覽中,展現此技藝於銀器雕刻上,這也是他首次發表「鏨花」技術的創作新品,傳統技法結合現代造形,期為金工器物帶來新形式。

      「鍛敲」技法的教育課程,在台灣藝術大學工藝學系上,最為學生喜愛,它透過金屬不斷的焠火與鍛敲,延展金屬的樣貌,讓冷冽鋼硬的金屬也能有曲柔的表情,展現最費體能的手工技術,但也唯有透過手創的鎚痕,如誦經敲打木魚的鎚聲,才能完成獨一無二的物件,那是時間的痕跡,藝術家修行的聲藾。

       這次的展覽除了銀壺之外,也展出不同形式風格的金工創作,純造形又兼具實用的銀茶則及銀茶針與茶杯,賞心悅目又心曠神移。實用機能的銀壺,皆展現內在抒情意象,以自然為體又抽象靈化的精神性,也是回歸原點的本我純真,亦期多媒材的應用與銀雕塑、銀壺創作的創作,能為金工藝術發展盡棉薄之力。期望能讓參觀者感受金屬器物在生活中的實用性,一同品味金屬工藝的生活美學,並且認識茶文化的美學,讓民眾感受到茶具器皿所呈現的精緻美感。將金屬產品耀眼的視覺美感, 落實在生活層面上,結合人文、藝術與創意,展現實用、機能與美感的作品,讓金工藝術更為貼近民眾的生活。

       我嘗試著製作實用機能好的壺,也兼具造形優美的壺,好的壺猶如一幅好畫,讓人看了心曠神怡、賞心悅目,透過銀壺喝到的茶湯讓人喜悅,並能發自內心的甘醇。

相關影音

Image